風傳媒
現在的孩子從3歲開始上各種才藝班與輔導課程,爸媽希望孩子的美育與智育一起發展,孩子卻越來越不快樂。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焦慮現象。美國加州整合學院(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)副院長伊莉莎白.比文13日表示,這種情況不僅在中國存在,世界各國其實都有這種情況。如何讓孩子當個孩子、讓他們自由成長成為全球家長的難題。
在當日的第11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暨應用心理學高峰論壇上,比文說出了不少中美家長都有的焦慮,例如美國家長也希望孩子上常春藤盟校、希望孩子多才多藝。她認為現代教育讓小孩與家長都有很大壓力,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內在的發展動力被消滅,這是是很可悲的事情。
現在的孩子享受的物質生活比前一代人更豐富,卻越來越不容易快樂。比文認為,這是因為孩子們成長的過程加快了,「我們生活在更好的時代,訊息更發達,孩子接受更多新事物,但另一方面家長的壓力更大,留給孩子的時間更少,孩子很多時候是被撕裂成長、被迫接受各種新事物。」
比文做了30多年整合教育推廣和研究。她以在美國和世界若干實踐為例指出,整合教育的核心不是孩子要上名校,而是這些孩子有能力、有熱情,一生都過得很快樂。
這些基本原則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卻不簡單。比文表示:「我們鼓勵家長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,在每個發展階段的關鍵點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指導和支持,而不是根據成年人的意願或社會文化的壓力揠苗助長,我特別想知道未來的人會如何看待我們今天對孩子的傷害。」
比文說:「孩子就像一棵樹,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有足夠的養分,支撐他們在大
地上立足。不要對他過度施壓,否則容易斷掉。」她不贊成把孩子送入國際學校接受全英文課程學習、進而送出國的做法,也不贊成讓孩子3歲就學英語。她認為,學好母語更重要,母語是孩子瞭解所處的社會、歷史、地理、文化,進而建立起與社會聯繫並獲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徑,「孩子7歲後再學母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比較好,學習一種看世界的方法,也可以透過音樂、詩歌、戲劇等多種方式進行」。
比文說:「孩子的成長是很漫長的過程,人的大腦到28歲才停止發育,因此未來的教育將基於腦科學的研究進行。」她強調無論什麼時代,孩子都需要關懷、安全感、創造力、運動、大自然,「每個人只有一次當小孩的機會。教育系統是最難改變的系統,需要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共同努力。」